10月份信用扩张依然较弱,反转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2-11-12 15:34:06 浏览次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事件:
2022年11月10日,央行发布了10月底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1)M2同比下降11.8%,增速较9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
(2)M1同比下降5.8%,增速较9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
(3)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同比少增2110亿;
(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9079亿,同比少增7097亿,同比增长10.3%,较9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
点评:
从最后的状况看,10月底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同比少增2110亿;社融少增幅度更大。为什么在启用了长期制度工具的状况下,10月份的信用扩张依然较弱,反转的驱动原因是哪个?数据背后又体现出了这些问题?
一、疫情形势复杂度加深导致零售贷款出现持续少增,居民扩表意愿弱
受疫情反复、居民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和对房地产行业预期悲观等原因影响,今年的信贷结构展现典型的“对公强、零售弱”特点,居民端扩表行为不强。表现为:(1)住房销售增长,占农户信贷主体的房贷担保增长乏力;(2)其它消费类信用扩张受需求影响下降缩量,利率出现较大力度下行,并因而导致贷款置换行为;(3)分期贷款早偿率提高,新削减按揭借贷规模明显缩量。
二、政策驱动下,对公中大量贷款景气度较高
在管控推出一揽子稳信贷工具情况下,10月份对公贷款维持了较高景气度。从实际状况看,10月份对公短贷新增-1843亿,同比多减1555亿,中长期贷款新增4623亿,同比多增2433亿。预计对公贷款投放呈现下面特征:
1、高度的政策驱动特性,在基建、制造业和设施升级改建领域投放量大。2、低息贷款投放会在必定程度上挤压市场化供给。3、对公中大量借贷,可能存在虚增情况。
三、1M期票据再现零利率,11月底以来3M期票据利率逐步增加值得关注
11月底以来,票据利率整体保持中性偏低的水准运行,截止11月10日,1M期票据利率已降至1.1%附近,而3M期利率也降至0.65%,这体现出:一方面,11月底以来银行收票需求仍在逐渐释放,银行借助前瞻性加码票据来抢占信贷额度。另一方面,3M期票据利率降至0.65%,而该期限能够推动跨春节,事实上这针对信贷投放而言只是一个积极信号,可能暗示着银行对年初贷款开门红的预期并不是太强。
四、政策性银行贷款投放维持高景气度,料中小银行逐步同比少增
从机构视角情况看,10月份信贷的机构分化料进一步减弱:
政策性银行预计大幅发挥头雁效应。国有大行“总量稳定、结构欠佳”。中小银行预计年均大幅少增。
五、预计11-12月底信贷维持“不温不火”状态,结构上再现“对公强、零售弱”的特征
决定11-12月份信贷数据的关键变量,一是“稳信贷”各类制度工具的落地情况,二是疫情反复对零售贷款的冲击。
从政策工具角度看,目前对公贷款增长较为依赖制度工具的支持;从零售贷款角度看,目前中国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对零售贷款冲击较强,居民端的信用扩张意图遭到了较大挤压,按揭早偿率较高,且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无法受到显著改善。在此状况下,我们对11-12月底零售贷款预期较弱。
综上,预计11-12月底信贷数据保持“不温不火”状态,总量上力争能够推动基本持平或多增,结构上展现“对公强、零售弱”特点,信贷的新政驱动效力仍然较强。
六、社融表内融资大幅下跌,非标融资持续正贡献
10月份新增社融9079亿,同比少增7097亿,增速为10.3%,较9月末下滑0.3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超过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有两点值得关注:1、社融口径下的信贷超预期放缓。2、委托贷款继续保持下降,非标融资明显提高。对于11-12月底社融走势,预计产量有望进一步下降:(1)随着研发性金融软件落地完毕,11-12月底委托贷款无法延续正下滑格局,对于非标融资增长产生拖累;(2)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将于年底年初发行,考虑到每年的高基数效应,11-12月底政府国债的缩量净融资将对社融增速形成负向影响。
七、M2与M1剪刀差进一步走阔,货币贮藏性需求加大
10月份M2同比增长为11.8%,较9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新增存款-1844亿,同比少增9493亿。10月M1增速为5.8%,较9月末下滑0.6个百分点,与M2剪刀差为6%,较9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反映出在疫情影响下短期贷款期限,货币贮藏性意愿进一步提高短期贷款期限,优质企业获取的低利息借贷资金存在“跑冒滴漏”购买银行金融资产的状况,房地产行业销售低迷,银行制度存款定期化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