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如果没钱了,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案来了
发布日期:2024-10-22 13:13:02 浏览次数:
推荐语:财政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政;而反过来,地方财政能影响到地区的运转以及方方面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咱们地方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靠下述3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企业收入和各类税收收入。这其中就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第二个方面是:出售土地使用权。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政府“卖地收入”,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建设城市的资金。
第三个方面是: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以及其他收入。每年中央财政会向地方拨补助,指的就是这部分收入。
对于很多的小城市来说,地方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来源是土地出让。在此前十几年间,地方通过出让土地给开发商,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然而,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的持续下行,出让土地这项收入急剧萎缩。
再加上3年疫情的深入影响、以及财政收 入渠道收窄等方面的影响,现在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那么,如果地方财政没有钱了,会导致什么问题出现呢?
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很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将无法及时维护。
比如,最近几年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发生了公交公司停运或停运部分线路的情况,而公交公司对外的公告也几乎是一个模板,“亏损严重”、“资金断裂”……
部分公交车司机表示,由于乘公交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很多司机都几个月拿不到工资了,经营由此出现困难。
那么,最近几年公交车行业为什么突然间就不行了呢?首先我们就要从公交公司收入组成上来看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公交公司主要收入有3个方面,分别是买车票的收入、车体的广告收入以及财政的补贴。
然而,一两块的车票补贴和汽车的广告,其实都算是小收入,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政府补贴。但是,最近两年地产财政吃紧,公交公司的补贴款迟迟没有到账,这就使得部分公交公司只能宣布停运。
二是,大量政府工程的工程款无法按合同如期结算,导致官方的信用下降。
政府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市政工程或者公共建筑工程。比如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的办公楼、学校、医院、标准化厂房、公共停车楼、保障性住房等建筑项目,都是需要地方财政出钱补贴的。
但如今地方财政缺钱了,那么就意味着这些建设的工程款可能要延期支付,由此可能会给官方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损失公信力是最大的问题。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延迟发放,甚至是降低标准发放。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来源于财政收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如果财政收入越来越少、渠道越来越有限,那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也要跟着过“紧日子”了,工资和各种福利可能会有所下降。
事实上,官方此前就已经传来消息,那就是“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将按照5%的比例精减”,这使得一些公务员开始担心自己的铁饭碗不保。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对编外人员进行大幅的裁员,而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财政资金紧缺的表现。
四是,城投债屡现违约。
城投债,说白了就是一笔债务,一般都是城投公司向银行借的钱。借的钱用来干嘛了呢?基本上都是用在城市建设上。但是,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缺,会进一步导致城投公司的钱迟迟无法到账。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城投债屡现违约,损失的也将是政府的公信力,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不知道大家对此现象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