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央妈都喊没钱了!上半年才9.6万亿左右,地方政府持续低迷!
发布日期:2024-10-25 20:26:31 浏览次数:
1至5月,全国卖地收入持续低迷,26个省份无一幸免,甚至出现"过半省份收入腰斩"的惨淡场景。
这一现象背后,是地方政府"越来越瘪"的钱袋子,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的警示。
究竟什么导致了地方财政的"钱荒"?
传统增长路径还能走多远?
破局之策在何方?
一、数字游戏,看懂财政的秘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场"地方财政危机"中,数字成了最直观的晴雨表。
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12亿元,同比下降2.8%。
这其中,税收收入下滑功不可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降幅最为显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退税却逆市上涨21.2%,反应出外贸市场的红火。
财政收入另一大支柱——非税收入,虽有10.3%的增长,但远不及预期。
最引人注目的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土地出让收入遭遇"滑铁卢",前5月,除上海外,其余25个省份土地出让收入均出现下滑,全国卖地收入同比大降38.4%。
二、困境背后,增长模式亟待突围
财政收入的颓势,反应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诸多矛盾。
一方面,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空间收窄,税基不断萎缩。
另一方面,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政府"放水养鱼"却难免收入短期承压。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根深蒂固,在房地产市场遇冷、土地出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激化。
传统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失衡、创新驱动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亟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荷包见底,何以破局?
财政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治理、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域,稳财政既是稳预期、稳大局的基础,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智慧。
从短期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赤字率适度上调,专项债发行加快,为基建补短板、促进有效投资打开空间。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也要灵活适度,保持市场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从长远看,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扩大税基、提升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财税改革也应进一步深化,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强化跨周期调节,为应对风险挑战奠定制度基础。
四、扬帆破浪,寻找增长的新引擎
危机,蕴藏着转型的机遇。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只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结语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地方财政虽然阶段性承压,但随着一系列稳经济、促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经济回稳向好已现积极迹象。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被眼前的困难遮蔽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