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升级!中国打响经济保卫战!打击金融空转?如何度过难关?
发布日期:2024-10-26 15:37:31 浏览次数:
上半年已经过去了,中国经济情况到底如何?或许,中国的经济保卫战,还将继续打响。
中国经济保卫战,再打响!
根据多家媒体的预测,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速或将放缓,比如根据现在的经济数据,汇丰预期今年中国GDP增速为4.9%,不及5%的增速目标。
而根据彭博的数据显示,中国GDP跟踪指标,4月份和5月份GDP增速为5.1%,超过目标,但是6月份的经济数据或将放缓,而季度GDP增速则可能放缓至5%以下。
恰好,今天央行公布了M2数据,6月份的M2数据同比增长6.2%,前值7%,M1则同比为-5%,前值为-4.2%。货币供应出现了明显萎缩。
6月社融数据持续下滑
那么,为什么中国M2社融数据不断减少,M1负增长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中国要严厉打击金融空转?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话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M2数据公布,中国打响经济保卫战!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怎么样?总体来说,我们的增速是放缓的。
首先是上面多家机构和彭博预测,二季度中国经济不及预期,而如果我们从已经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问题。
就直接拿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6月份的社融数据公布,社融总量18.1万亿,6月末贷款余额增长8.8%,这个增速比以前要慢。
而M2同比增长6.2%,以及M1余额同比下降5%,则直接意味着从总量来看,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正在衰退。
那么,对此央行是如何看待6月份的经济数据呢?官方说法是:金融总量增速难反映支持实体成效。意思是虽然经济和金融数据差,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是好的,因为我们更加注重质量。
央行在陆家嘴论坛,论述货币政策
这个说法正确么?这得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以前我们的M2增速高,是因为土地财政,房地产牛市,叠加居民买房贷款上杠杆,带来的高增速,当时的M2增长速度一直都超过了10%。
但是,现在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面积放缓,全国都在去库存去产能,所以这方面的贷款金额就降低了很多。数字上体现为M2减少和GDP增速的放缓。
然而这也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彻底不行了,我们目前的压宝在于高端制造业和一些先进产业的发展,比如光伏,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出口,6月的出口数据其实是表现的不错的。
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8.6% 进口降2.3%,贸易顺差新高。
而这些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对于信贷的依赖程度不高,和房地产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没得比的,所以导致了社融数据的表现一月比一月要差。
但是,也不可否认,除非我们彻底抛弃GDP来判断中国经济的发展标准,否则,从M2和GDP来看,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速确实是放缓的。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央行和高层是如何应对的呢?其实央行的态度,和我们普通人,以及经济学家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央行讲究的,其实是“盘活资产”,“打击金融空转”。
打击金融空转,中国经济不缺钱?
其实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候,一直非常有“定力”,全民和专家都希望央行放水刺激经济,但是央行却觉得中国根本不缺流动性,反而是钱太多了。
直接说一个例子,国内某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起诉匿名了),出现了公司债务和货币资金同步增长的罕见情况。仔细一看原来说这家公司一边大笔借钱,一边又通过渠道,变成美元,用美元来吃利息。
某上市公司不分红,反而搞“金融空转”吃利息。
因为现在美联储一直没降息,如果人民币换成美元,那么就可以吃到每年5%左右,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而人民币的借贷成本却只有2%左右。
所以,这家上市公司靠这种手段,用高储低借”的技巧,进行“金融空转”,吃金融红利。而这背后的本质,就是需求不足,中美利差倒挂等等情况。
理论上,如果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缺钱,那么投资回报率超过2%,就不会出现这种依赖于倒挂来吃利息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确实出现了,说明企业家,甚至是上市公司企业,对于投资项目和实体经济没有信心。
所以央行选择的就是打击这种“金融空转”,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央行其实一直都在打击金融空转,打击财务造假,打击企业“走空单”,也就是类似各种上面金融造假获取利益的行为。
央行打击金融空转,路径图。
所以,这些行动取得了效果,其实也就是给M2数据“挤水份”的表现,以中国390万亿的社会融资规模来看,差钱,其实也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缺的,其实是可以投资,可以投资了赚钱的项目。
但是,严禁金融空转并不能帮助中国经济发展,充其量只是体高质量,而更重要的增长和增速,靠什么呢?其实还是靠消费。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不管有钱没有钱,老百姓花钱的欲望依然不高。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11.4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5万亿。这说明老百姓账上的钱多了,企业账上的钱变少了,财政减少了2434亿元,财政也没有钱了。
1-6月份的社融总量。
所以你看,居民存钱越来越多,不去消费,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正循环出了问题,理论上应该是有钱了消费,然后刺激经济和企业,导致居民收入增加,居民一看赚钱了,就继续消费,甚至和欧美一样透支消费。
但是,现在的情况反而是居民不愿意消费,拼命的消费降级,剩下的钱都拿来存款,那么经济自然就不好了。所以,想要解决刺激经济,其实不是光降息就有用的,放水的效果其实也很有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还得看收入分配,还有消费环境。
收入分配改革,财税改革,还有消费环境提升。
首先,尽管我们的存款总量很高,但是大部分的财富增值其实还是围绕着富人,中产等比较富裕的家庭,而一些没有存款的家庭,或者低收入者,财富增长速度是较慢的。
所以我们存款的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就很少,按照2023年的数据,我们人均存款是8万元左右的水平。
2020年,中国有6亿人收入在千元左右。
所以为了刺激消费,我们其实是需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财富,这些群体有了钱就会花,而中产和富豪,有钱并不会花,他们该花的其实都花掉了,对刺激消费的意义并不大。
不仅如此,想要让老百姓消费,就需要创造消费环境,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会进行财税改革;以前的消费税是100%的在中央,但是今年改革以后,预计50%会留在地方政府,给地方政府带来最少8000亿的财政收入。
而地方政府为了钱,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刺激消费,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等等,毕竟消费的越多,那么当地的税收就越多了。
财政部进行“消费税”改革
还有一点就是改善消费环境,举个例子,很多人现在消费其实都是有顾虑的,怕售后不行,怕假冒伪劣,怕质量不好等等,比如最近的食用油混装的问题,其实已经让消费者对买油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
而类似的事情也很多,全网也有很多打假的博主,曝光缺斤短两的博主,可以说,中国消费不给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负面因素,让我们虽然有钱,但是不敢消费。
总结
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一季度经济不错,但是二季度的数据其实出现了下滑,特别是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6月份的社融数据是不给力的。
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主动提升质量,导致社融总量下降,而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行业衰退后,我们转型拥有一定的阵痛。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想要刺激经济,必然需要刺激消费,中国其实并不缺钱,也并不缺消费能力,我们比较缺乏的,其实是更加好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通这条道路,或许是刺激中国消费的一个法宝。
幸好,高层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下功夫了,不管是144小时免签,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还是财税改革,都意味着国内继续加大力度刺激消费。
中国经济,将再次扬帆起航!
所以,我们也可以期待今年下半场,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我相信只要消费潜力被激发以后,我们中国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会被解决,中国经济会焕发“第二春”,不仅成为制造业大国,也会成为世界著名的消费大国。
而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更加的开放,自信,兼收并蓄,而中国经济也会再次杨帆启航!中国经济,加油!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