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韦森重磅作品 | 《货币与经济周期》新书上市
发布日期:2024-11-10 09:36:30 浏览次数:
长期以来,经济周期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围绕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学界的争论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本书旨在以货币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主轴,回顾并比较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几大经济学流派关于经济周期现象的论述,以此就上述问题提炼出系统性的认识。依托于作者严谨的学术引用和晓畅的逻辑表达,原本艰深晦涩的各类经济周期理论在书中得以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前,一些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曾认为,随着经济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数量方法的进一步运用,经济危机将不复存在。然而,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宣告了上述观点的破产。可以预见,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在未来仍将是各国政府必须正视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讲,本书探究经济周期的形成逻辑,不仅具备丰厚的学理价值,更蕴含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货币与经济周期
韦森等著
ISBN:978-7-100-22648-6
定价:158.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4年7月新书上市
探究经济周期成因之谜
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
序言(节选)
节选自《货币与经济周期》(韦森等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第i—ix页。
受2014年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批准号:14AZD104)的立项资助,这本学术专著旨在回顾经济思想史上一些重要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流派对近代以来货币与经济周期的原因和机理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受限于我们自己的阅读范围和研究精力,我们只挑选出经济思想史上的七八个经济学流派中最主要的一些经济学家,对他们关于货币与商业周期的论述进行了理论梳理和评论。我们之所以挑选这七八个经济学派来挖掘这些经济学家对货币与商业周期问题的理论探究,主要是考虑到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他们大都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当然,对新古典主流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我们只是作了一个非常简要的综述。实际上,在新古典主流学派中,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看似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也有很大差异。甚至在奥地利学派、凯恩斯学派以及后凯恩斯(Post Keynesian)学派中,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也并不完全相同。尤其令我个人感到遗憾的是,三位终生研究货币与商业周期问题的、在世界上甚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英国经济学家拉尔夫·霍特里(Ralph G. Hawtrey)、丹尼斯·罗伯逊(Dennis H. Robertson)以及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Wesley C. Mitchell),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行理论梳理和回顾。如果不对他们的理论研究进行仔细梳理和详细辨析,就还不能算是对货币与商业周期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研究。另外,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大量的著作和论文。这些都需要设专章或专文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另外,这项研究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两位剑桥经济学家霍特里和罗伯逊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一起在货币与商业周期问题上进行过长达数十年的探索并多次激烈争论。所以我请我的博士后李秀辉帮忙,他在剑桥大学访学期间(2019—2020年)几乎帮我逐页扫描了霍特里和罗伯逊的绝大部分著作(这一工作量很大)。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无论我还是秀辉,现在都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专门各写一章来论述霍特里和罗伯逊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了。我们这个团队更没有人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研究瑞典学派和米切尔的商业周期理论。因此,尽管这个研究课题耗费了我和我的博士、博士后学生们近八年的研究精力(直到2021年8月我在通读过《凯恩斯文集》前 14 卷——不包括他的《概率论》——后写出了本书的第五章,才算真正完成了这本不完备的书稿的写作),但这本学术专著仍然是一部半拉子产品。这是我自己的缺憾,也是我必须向读者交代清楚的。
…… ……
这本学术专著的大部分章节是我和我的博士、博士后学生共同撰写的。只有其中的后凯恩斯主文经济学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我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李黎力副教授撰写。我和黎力已经交往多年了。李黎力副教授多年来研究后凯恩斯主又经济学,尤其在海曼·明斯基(Hyman P. Minsky)研究方面,他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专家,由他来写这一章,我也比较放心。
这本著作撰写的具体分工如下:序言和第一章导论为我自己写。第二章货币与信用的分流和周期的结构转变是我的博士生陈达飞撰写的。第三章马克思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是我的学生李秀辉教授和我共同撰写的,秀辉撰写了主要部分。因为我在1987年出国前曾花三四年的时间通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46卷,当时后四卷中文版还没出版),也在《资本论》三卷的研习上真正下过一些功夫,因而对秀辉的初稿中对马克思在货币与经济周期中的作用的论述以及信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和分析方面,作了一些修改和增补。第四章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是我自己撰写的,且这篇长文中的每一句话——包括魏克赛尔(Knut Wicksell)、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和德索托(J. Huerta de Soto)等——都是我对照英文原文重新阅读和翻译的。第五章凯恩斯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也是我自己撰写的。这一章我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是在通读《凯恩斯文集》英文原版前十几卷著作后艰苦撰写的,且文中引用的凯恩斯及相关经济学家的每一句话都是我自己翻译的。我在翻译凯恩斯的原话时,固然参考了国内已经出版过的各种译本,但是,读者也许会发现,我的译文几乎和任何中文版的译文都不完全一样。不同语言之间翻译的“信达雅”,是个无法穷尽的过程。我永远不敢说我的翻译最准确、最适当,而只能说这些引文是我个人对凯恩斯本人以及相关经济学家的论述和语句的理解。好在今天信息网络如此发达,《凯恩斯文集》和其他英文名著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下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进行理解。至于我自己的翻译是否合适,是否更切近作者原意,这里只有留给读者自己对照原文去判断了。
第六章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企业家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是由我的博士后孙梁副教授写的。为了写好这一章,我又逼着自己几乎重新读了熊彼特的全部著作,尤其是他晚年耗费精力最大且目前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的两本千页上下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Schumpeter,1939)和《货币论》(Schumpeter,2014)。这一章中关于熊彼特对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一些论述,主要是我和孙梁一起协调增添的。
第七章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货币与经济周期思想,是我的硕士和博士学生梁捷撰写的。第八章新古典主流学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则是我的博士学生李玉龙在他博士毕业前匆匆帮我们写的。对于梁捷和李玉龙撰写的两章,我几乎没有什么修改和增添。如上所说,第九章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李黎力副教授撰写的。对他写的这一章,我也几乎没改动过一个字。
…… ……
从我自己的研究路径来说,我在1987年出国前主要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和产权理论,出国后开始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方面的著作。1998年回国后,我开始系统地阅读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著作(尽管在 1987年出国前我就读过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研究哈耶克的思想(几乎他的全部著作)上。后来,我又开始研究语言哲学和语言学、人类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著作,想从语言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道德哲学(伦理学)的维度探究人类社会制序(social orders)和种种社会制序的起源、形成、维系、变迁乃至未来走向的机理和原因,在这些方面出版了极其思辨的十几本专著,并发表了一些论文。但是,正是对19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理论论战的研究,诱导我逐渐进入哈耶克1930—1940年代撰写的几部经济学著作中,并“误入了”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这个极其复杂且永无定论的领域。后来,为了弄清货币的本质和起源,我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搜集和阅读货币理论、货币史,尤其是货币制度史方面的文献,并在 2018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货币制度史的比较研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写出一部世界货币制度史的比较研究方面的学术专著。
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从读鲁迅和1930年代的文学作品,到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到后来喜欢黑格尔、康德、维特根斯坦、约翰·奥斯汀(John L. Austin)、理查德·黑尔(Richard M. Hare ),到阅读马克斯·韦伯、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哈耶克、米塞斯、凯恩斯等,再到后来大范围地阅读各国经济史、法制史、政制史、科技史和货币史。这一步步走过来,回头一看,原来自己的阅读和研究已经横跨了这么多领域和学科。现在近乎古稀之年,才觉得自己心中越来越不惑,思想开始澄明,并努力开始思考自己独立的理论框架。我不管读什么书,也不管在哪个领域中徜徉,在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探索中,总是感到好像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引导和指导着。用现在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讲,自己一生都好像是“programed”。故到了今天,我心平如水,无怨无悔,万事澄明。但愿上帝能给我更多的时日和精力,让我把一生艰苦攀登的学术研究之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整理出来、写出来。以前我也多次给学生们和学术好友们说过,这些年来著书撰文,深藏在我心中的最底层的想法是,自己著书写文章,主要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通过写来系统地整理和明辨自己的认识。故我从来不敢奢求自己文章和著作中的观点为别人所认同,也不会因自己的著作和文章为多少人所理解、阅读乃至引用而窃窃欣喜。我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对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一个良序现代社会的建立形成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就足够了。文章千古事,如果我已出版和发表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包括这本《货币与经济周期》——能为未来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科学诸理论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一点边际贡献,为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 ……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大转型的节骨眼上,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各种社会科学理论也有待重新起步和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年近古稀的中国经济学人,期望在未来二三十年的学术探讨和思考中,能总结自己大半生的所学所思,撰写出更多能真正拓展人类社会知识边际的文著。
是为序。
韦森
于 2021年 11月26 日夜谨识于上海家中
2022年3月18日定稿
2023年7月18日增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学术著作,旨在回应一个到目前为止仍然困扰着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什么近现代各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为此,本书在明确经济周期现象的存在性并对货币与信用对于经济周期的解释力以及后者的时变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和比较了马克思、奥地利学派、凯恩斯、熊彼特、费雪、新古典主义主流学派以及后凯恩斯学派等七个主要经济学流派的学者提出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上述探讨有助于读者形成对于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体系的清晰认识,从而为其理解经济周期形成的复杂机制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此外,本书附录部分还收录了主要作者韦森的两篇文章。其中,通过重新审视哈耶克的相关学术观点,韦森阐述了其本人对于本书研究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
目录(滑动阅读)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货币与信用的分流和周期的结构转变
一、引言
二、周期的范式转变:特征事实
三、货币与经济周期
四、信用与金融周期
五、房地产是金融周期的基石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马克思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一、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辨析
三、货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机制
四、信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
一、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自然利率、货币利率与工业波动
二、米塞斯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
三、哈耶克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
四、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后期发展: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
五、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最新阐释:德索托的货币、银行与商业周期理论
六、余论:货币需求、信贷需求与商业周期—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一个缺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凯恩斯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
一、引言
二、凯恩斯在经济学探讨和写作初始阶段中对货币与商业周期问题的论述
三、凯恩斯在《货币论》中对货币与商业周期的理论论述和历史解释
四、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与经济危机:凯恩斯的萧条经济学理论的整体建构
五、凯恩斯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的挑战:理论与现实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
一、引言
二、澄清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
三、“二阶段模式”和“四阶段模式”的经济周期分析与技术长波论
四、“故意”规避“大萧条”热点,执着于经济周期纯理论研究的熊彼特
五、余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费雪的货币与经济周期思想
一、19 世纪末的美国经济思想
二、费雪的生平经历
三、从均衡理论到利息理论
四、费雪的货币理论
五、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六、货币供给与经济周期
七、金本位与大萧条
八、摆脱大萧条的政策建议
九、费雪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新古典主流学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詹姆斯·托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三、基德兰德与普雷斯科特的真实周期理论
四、本·伯南克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图景
二、理论学说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哈耶克在《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中初论信用扩张、货币内生与商业周期
一、研究商业周期的方法论
二、商业周期的非货币因素理论解释与货币因素理论解释
三、信用扩张与货币内生
四、被迫储蓄与经济危机
五、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
一、知识在市场中的运用: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的知识论基础
二、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货币因素在哪里?
三、知识的僭妄:哈耶克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
四、个人知识分立下的市场竞争:央行如何管控货币?
五、余论:现代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主要作者简介
韦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回国执教复旦以来,曾出版《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文化与制序》《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重读哈耶克》《语言与制序:经济学的语言与制度的语言之维》《重读凯恩斯》等20余本学术专著和随笔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