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谢谢深圳”背后的演唱会经济
发布日期:2024-11-11 13:13:01 浏览次数:
如果要写演唱会,就不能只写演唱会。要写那个夜里让人微醺的凉风,汗水和数万人狂欢的声浪、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的赤诚、还有来自五湖四海,因为音乐而相聚的美好。
刚过去不久的7月6日,数万名五月天的歌迷从全国各地穿越“任意门”来到深圳,赴一场“青春之约”,宝宝巴士巡游全场,高燃神级现场。“整个城市都在为我们做一场真实的梦。”“人人都是气氛组,给足歌迷情绪价值。”“每张票都流向真心。”在五月天演唱会结束后,不少歌迷在社交平台动情地发声,分享他们感受到的深圳温度。
▲图为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现场。
而在不少相关推文的留言区,“谢谢深圳”四个字,成为了高频词。不少歌迷在词条下表示,这趟旅程感觉深圳整座城市都在欢迎自己,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地铁和场馆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友好,就连维持秩序的保安大叔,都给足了歌迷们情绪价值,这些感受也激发了不少歌迷的共鸣,纷纷转发点赞留言。
深圳一直以来给人的气质是理工男般的硬气,而唯独缺少了文科男的浪漫忧伤。这些演唱会反馈,正在印证,深圳这座城市也可以很“暖男”。关于场馆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深圳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事无巨细,在每个人关于演唱会的独家记忆中,写下了安全感满满的一笔。通俗来说,就是让人来了,想留下来多玩几天,感受深圳,探索深圳。人丁兴旺,财气也旺。
演唱会,“行走的GDP”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6个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批复》。根据文件,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四个省会城市,将迎来一轮“演艺经济”的大利好。这4个城市的文化主管部门,将在演唱会审批方面拥有自主审批权限。通俗一点说,以后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的歌手,以及国外歌手,到这4个城市开演唱会更方便了。
演唱会的“燃”,背后是城市经济的“热”。从去年开始,“演唱会经济”吸睛又吸金,国内国际皆如此。看看之前东南亚三国怎么争抢泰勒·斯威夫特(下称“霉霉”)的演唱会举办权,就知道一个有影响力的明星办演唱会有多能拉动当地经济了。
据Question Pro估计,2023年,霉霉在美国的巡演给每个举办地的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带来4600万美元至1.4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效应,演唱会观众的人均消费约1300美元,总计为美国带来50亿美元的消费者支出。
▲泰勒·斯威夫特举办演唱会。
为了拿下霉霉演唱会的东南亚主办权,新加坡在去年年初就接洽了霉霉的团队以示诚意,后面更是下了血本,每场演唱会都给了高额补贴。虽然此举惹得隔壁的泰国和菲律宾不快,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正面硬刚,表示不觉得这样做有啥不好的。今年3月,霉霉正式在新加坡开唱,六场演唱会下来,“霉霉经济学”也没有让新加坡失望。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7%,六场演唱会为新加坡带来数量可观的入境游客,随之而来的是文旅业消费的增长。
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共接待了435万游客,同比增长约50%。《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泰勒·斯威夫特和酷玩乐队的演出,“超过一半的观众可能来自海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称,此类大型音乐会带来的旅游收入在3.5亿至4.5亿新加坡元(2.6亿至3.3亿美元)之间。
这笔生意,新加坡有野心,也算得精准,让人叫好又叫座。眼光回到国内,从去年开始,国内的演唱会也呈“井喷之势”。
2023年,我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演出场次达到0.31万场,较2019年增长97.23%,票房收入达177.96亿元,较2019年增长348.98%。
来看一组数据:
2023年2月,薛之谦演唱会在衢州连开两场,光入场歌迷就有5.6万人,其中85%来自外地,数量超过旅游黄金周最旺的一天,为当地带来1.24亿元旅游收入,拉动6.9亿元消费;
2023年6月29日,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四天演唱会共吸引了15.46万人次市民游客入场,带动旅游收入9.76亿元,是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
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西安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变“流量”为“留量”
盛事之下,众多演唱会对于一座城市文旅经济上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但在经济账的背后还有“城市形象账”“城市文化账”。承接演唱会等演艺赛事,背后是城市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城市人文底色三重考验,做好了,比卖力吆喝省事,借助泼天流量就能“出圈”。
演唱会是歌迷的情感释放和群体狂欢,而音乐剧等剧目的演出,则带来新场景的消费,音乐剧融入城市空间和人们的文娱生活,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的演艺市场,也能够对周边城市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吸力”。
▲《剧院魅影》演员合影。
“深圳滨海,非常精彩”,今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来自伦敦西区的原版《剧院魅影》国际巡演首站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上演,倾泻而下的巨型玫瑰花瀑布,布满浪漫歌词的迎宾阶梯,歌剧厅座无虚席。鲜花、掌声、海风、情感的交融,就像多次擦肩,而后天意注定的老友重逢。这是继去年中文版《剧院魅影》落地深圳之后,深圳文化演艺事业的又一个“高光时刻”。“这座城市充满科技气息”,该剧女主角对于深圳如此夸赞道。
▲随着《剧院魅影》的开幕,近两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也开启了“人从众叕”模式。
现在,伴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珠江西岸的剧迷乐迷,也只需要一脚油门,就能亲临现场赏析艺术精品。
▲深圳旅游业联手打造文旅主题市集,吸引中山市民驻足了解。
演艺经济加文旅,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深圳共举办240余场包括演唱会、音乐节、音乐剧等在内的各类演出。2023年,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在北京、新加坡等国内外30多个城市巡演超百场。此外,由深圳出品,以深圳经济特区为创作背景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的舞剧作品——《深AI你》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天......一部部深圳原创精品,在国内演艺市场掀起一股强劲的“深圳文艺热潮”。与之相呼应的是,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破万亿元,达10486.19亿元,同比增长7.8%。深圳正式加入“万亿元消费城市俱乐部”,成为全国第五个、广东省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2024年7月3日至7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经过180多场的海内外巡演,再次回到深圳,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7场,场场爆满。
有好的体验、好的音乐、加上好的作品,才能让一个城市在面对粉丝经济与文旅融合时,接住流量,释放出更好的长尾效应。
来源:察理思特
采写:梁煖
编辑:吴俊霞、周玥
校审:王容、施冰冰
转载请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