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什么?
发布日期:2024-11-28 21:38:33 浏览次数:
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有两篇专栏提到利率问题,包括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什么?8月10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另外,多位专家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均提到,住房租赁市场前景广阔,金融机构应针对建设方、运营方、租房人等不同主体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
—①—
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专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央行报告中提到,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我国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权限不断扩大,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
曾刚告诉红星新闻,利率市场化是整个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想要拥有有效的金融市场、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作为决定机制的利率一定要是市场化的。
据介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行很多年,一直在不断的深入,但并非一蹴而就。在整个利率市场化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是最难的一部分,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曾刚表示,中国的金融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比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存贷款利率不完全市场化,意味着有相当多的资源配置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准确地进行定价。
据介绍,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包括:在贷款端,让银行的贷款定价和LPR挂钩,并不断优化LPR定价机制,让LPR更好地反映市场端供求关系,与市场利率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存款端,从官方定价转向自律机制,允许上下浮动。
曾刚认为,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资源定价的准确性,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更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②—
住房租赁市场前景广阔
观点:应针对不同主体提供相应服务
该报告在“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专栏中提到,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247亿元租赁住房贷款,保障性再贷款余额为121亿元,后续贷款投放有望进一步加快。此外还提到,下阶段,要继续发挥好支持政策对住房租赁产业的推动作用,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化机构的积极性,通过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支持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助力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支持房地产打造新发展模式,是去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打造金融强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房地产金融告别旧模式,打造新模式的诉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李宇嘉认为,作为住房需求的新主体,2亿-3亿的新市民、年轻人对于租赁的需求才刚刚打开,未来的需求很广阔。从供给主体看,主要还是个人散租,品质化、体验好和秩序好的规模化租赁供给较少。近期,随着由买转租的增加,品质化租赁的需求增加,租金回报率明显反弹,租赁进入可投资的态势。
李宇嘉提到,除了资金支持,央行还提出“通过盘活存量去库存培育住房租赁产业”,这一行为既能够去库存,缓解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推动开发商完成交付,实现保交房;还能够通过存量利用和盘活,缓解房价下跌幅度,实现风险防范;同时还能通过批量收购提供大量低价的租赁房源。如果租金回报率(租售比)持续改善,将会吸引大规模的市场主体参与收购和运营,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必要的。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央行支持有助于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增强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央行对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对整个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住房租赁市场背后的金融创新,都有积极的作用。
曾刚则表示,金融要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应该顺应整个房地产市场变化和房地产租赁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产业链上建设方、物业持有方、运营方、租房人等不同主体,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这些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租赁行业的生态体系建设和租赁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金融端的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记者 刘亚洲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