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持续扩容 中小银行加速入场
发布日期:2024-12-20 10:48:26 浏览次数:
潘悦 制图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加大不良贷款转让和对已核销资产的清收处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成交规模和挂牌项目数量实现双增,中小银行加速入局,在今年新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中占比过半。
多家银行回应市场关切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说明会,回应信贷投放、不良风险等市场关切。例如民生银行上半年的不良贷款比率为1.47%,相较于去年年末的1.48%有所下降。民生银行表示,该行顺利完成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三年规划目标,目前历史风险资产基本出清,但仍有少量遗留,同时部分降级不良的贷款形成原因复杂,处置难度较大,尚需要时间逐步解决。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大对已核销资产的清收处置。
“近期银行中报备受关注,一方面,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受到市场资金追捧,不少银行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投资者对银行中报关注度随之提升;另一方面,银行业绩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复苏表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波动,银行面临经营压力大,投资者将更加关注未来银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银行整体贷款不良率呈现走低态势。以今年为例,目前已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的31家上市银行中,12家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7家较上年末上升,12家较上年末持平。
“从银行主要指标看,不良率基本稳定在2.0%以下,不良拨备维持高位,银行保持盈利增长,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处于合理水平,反映银行资产质量良好,风险抵补能力强。同时,国内普惠信贷增长迅速,不良率维持低位,反映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提升。”周茂华表示,不良率下降,主要是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逐步改善,近年来银行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同时,资产扩张较快(分母扩大)等共同推动不良率持续走低。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认为,近年银行整体不良率走低,是因为银行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通过卖出不良贷款和核销等方式,减少了不良率。
不良资产成交数量与规模双增
今年以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明显提速,成交规模大幅增加,试点机构数量不断扩容。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8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数(含分支机构)为951家。
此外,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成交规模为504.4亿元,同比增长145.69%;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公告挂牌项目单数205单、业务规模464.9亿元,分别较一季度上涨215.38%、193.13%,同比增幅分别为47.48%、177.72%;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项目157单,环比增长196.23%,同比增长28.69%;成交总额为356.1亿元,环比增长140.12%,同比增长150.77%。
不良贷款转让出让方中,股份行依然是主力军,不良资产包共计242.8亿元,占比68.2%。消费金融公司以46.3亿元的不良资产包、13%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出让方,其后,依次是国有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金融租赁公司,占比分别为11.7%、4.9%、1.7%、0.5%。另外,不良贷款受让方主要是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后者受让了市场上大部分的不良贷款包。
“一方面,大批量不良贷款折扣力度大,价格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不良贷款市场有一定门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经验丰富、专业化水平高、资本实力雄厚、融资渠道相对宽等,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主要受让方。”周茂华分析称。
中小银行机构积极入场
7月22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公告称,拟转让资产的本金、利息、罚息等债权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289.65亿元。渤海银行正是上述951家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中的一员。根据8月26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今年年内已开立账户的机构新增69家,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消金公司、金融资管公司、地方资管公司等分支机构,其中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银行新开立账户的分支机构合计有42家,占比超6成。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中小银行成为今年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中的主力,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当前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不良贷款。通过参与不良贷款转让市场,中小银行可以快速清理不良资产,减轻资本负担。二是通过转让不良贷款,中小银行可以释放被占用的资本和资源,集中精力拓展其他业务领域,提升整体经营效率。这种方式不仅能改善资产负债表,还能为银行的业务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参与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能帮助中小银行积累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提升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中小银行的长期发展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各银行分支机构线上转让业务开展节奏不一,有的密集挂牌或已有成交经验,有的则还在试水。”有机构人士坦言。而在周茂华看来,这主要是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方式偏少,不良资产定价难,信息不够对称,国内不良资产转让市场深广度有待提升,影响市场流动性,不良贷款处置成本高等。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会同财政部综合考虑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相关企业展业情况、高风险机构及不良贷款转让处置需求等因素,研究出台有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从趋势看,随着国内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国内信用环境发展,不良资产供给与需求方扩容,信息披露更加规范、透明,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市场深度和广度将不断增强。”周茂华称。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