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新闻资讯-昆明快贷
欢迎访问昆明快贷网!
13658875882
13658875882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

发布日期:2024-12-25 15:01:47 浏览次数:

转自:湖州日报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绿色发展先行地,湖州近年来率先开展绿色财政改革,走出了一条由局部探索、系统集成到全面深化,积极践行财政服务保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之路。

  文/记者  邵丹红  本版图片由市财政局提供

  政策保障

  久久为功绘就美丽画卷

  走进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只见一幢幢精致的农村楼院错落有致,美术馆、文化广场点缀其间,整个村子俨然是一座怡人的公园。

  “这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妙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长林介绍,曾经的妙山村缺乏发展的好路子,村庄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仅留下一半人口,多数是老年人。

  妙山村的蝶变缘于“千万工程”吹来的东风,湖州财政给予了勇气和底气。

  刘长林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2018年妙山村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获得市区财政奖补资金600万元;2021年获得市级垃圾分类标杆村,获得财政奖补资金20万元;2022年建成省级未来乡村,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00万元;2023年参与共建“原乡寻茶”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00万元……

  “我们把这一笔笔资金,用在村里实施的‘微改造、精提升’等项目上,鼓励大家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并改建老房,对水塘进行景观化提升等。”刘长林说,如今,山旮旯摇身一变,开出多家网红餐厅、美术馆、水乐园等,吸引了远近游客。3年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逐年增长,去年达到214.3万元。

  妙山村的华丽蜕变,是湖州用好党的惠民强民政策换来“绿水青山”的生动展现。湖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率先探索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项财政工作落实落细,服务保障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品牌建设。

  在生态文明方面,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塑治废等环境治理攻坚战,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全域环境质量财政奖惩机制,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安排258亿元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地向示范地转变,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在全国率先建立“河长制”,入太湖水质连续16年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入河排污口“上牌制”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我们将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构建绿色财政支出体系为重点,以政策优化、机制创新和管理迭代为突破口,构建绿色财政政策动态管理机制。”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财助营商

  先行先试助企绿色转型

  “用财助营商政策‘一键兑’平台,从批复到资金入账只用了1天时间,真是太快了。”最近,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潘佳燕沉浸在喜悦中。她这次拿到的200万元“首批次新材料应用推广”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在湖州,财助营商政策“一键兑”平台已成为企业、群众实现政策资金兑换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为优化营商环境,湖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推出财助营商政策“一键兑”应用平台,通过深化财政惠企资金一键兑付直达快享机制改革,实现全市专项资金政策一个入口申报、一个出口兑现,大大缩短财政惠企资金兑付。

  为让“绿色”转变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今年3月,湖州迭代升级“财助营商”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全链改革,通过将ESG系统对企业赋“绿码”功能引入财助营商政策“一键兑”平台,引流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绿色企业”。

  “我们借助全国首个数智化的ESG评价模型,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围绕减污降碳、亩均效益、研发强度等43个指标,贯通19个部门应用,对企业进行绿色画像,加强产业绿色转型标准与财政资金支持标准有效融合。”市财政局企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高效实现“绿色兑付”,湖州有效联通政策“一键兑”平台和预算一体化系统,实现国库授权支付,建立承诺类、认定类、申报类三类资金直达机制。

  据悉,该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湖州市已实现兑付金额近45亿元,惠及企业2.14万家次,新增惠企政策805条,清退267条。

  如果说,“一键兑”平台有效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那湖州的“绿色采购”更是撬动了整个行业品质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促进品质提升试点城市,近年来,湖州相继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性标准文件《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技术要求》和多项绿色建筑地方标准的同时,创新打造湖州市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完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扩大绿色采购主体,推进多地标准采信互认,多措并举提升绿色建材认证的便利度和市场认可度,培育市场竞争优势,以“有为政府”促进“有效市场”。

  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着力保障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累计安排198亿元用于创新技术攻关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40亿元跃升至1352亿元,获评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支持打造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将按照‘五财并举’部署要求,加速显现科学生财、创新聚财、精明理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的带动效应,重点支持环境品质提升、低碳转型引领、绿色智造发展、创新深化赋能、生态共富优享,构建绿色财政制度机制体系,形成绿色财政改革市域样本,为服务建设绿色湖州展现更大作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钱随人走”

  聚力铺就绿色共富之路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是绿色财政改革的落脚点。

  今年7月,在杭州举办的2024年“浙家共富”财政促共富优秀案例发布活动上,关系到千万家庭的湖州财政“‘钱随人走’转移支付改革让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在全省百余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浙家共富”财政促共富最佳案例奖。

  什么是“钱随人走”?简单来说,就是财政资金的分配以人为核心,人走到哪里,财政资金就跟到哪里,基本公共服务就提供到哪里。

  “钱随人走”怎么走?2023年,湖州出台《关于推进“钱随人走”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1+N”改革框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教育和卫生,是每个家庭最关注、也是支出最多的两个领域。为此,湖州率先在这两个领域开展“钱随人走”制度改革。在教育领域,建立健全钱随学籍人数走、钱随特定学生走等转移支付机制,为外来家庭子女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在卫生领域,创新引入“当量法”,推行按工作当量分配资金制度,实现资金跟着享受服务人群和服务工作绩效走。

  “我们积极构建体系化、集成化的‘钱随人走’制度体系,就是想让更多‘新湖州人’共享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感受湖州绿色的归属感、共富的幸福感。”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了教育、卫生领域,还深入实施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共富班车”,着力保障绿色共富先行样本,实施“扩中”“提低”,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民生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25∶1缩小至1.57∶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眼下,湖州一幅经济成色“足”,政策保障“实”,民生福祉“优”,生态环境“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