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因不满银行柜员嘲讽,富豪一气之下取走存款是炒作?真相是这样
发布日期:2025-02-17 21:39:09 浏览次数:
古人常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品德,就必然招来祸端,即便是自己身居高位,拥有万贯家财,迟早也会因此而身败名裂,成为一穷二白的穷光蛋。
但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有这么一些人,信奉“金钱至上”,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出许多有毁三观的事情来,让世人看了不少的笑话。
有一个张姓富豪,因为不满银行柜员所谓的嘲讽,一怒之下取走存款,之后让银行行长不得不亲自上门道歉,自以为得计的他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为能够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却没想到惹了一身麻烦,这样的迷之操作,正是“人不配财”的表现。
一、炒作还是炫富?
2020年4月的北京,正是一年最好的时光,不过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地方都没有完全开放,银行也是一样。
大多数的银行营业大厅根据防疫要求,只开放了普通窗口,没有开放针对高净值人士的VIP窗口,不论是普通老百姓的业务还是VIP业务,都只能够取票排队等候,这让一向高傲惯了的张姓富豪心里面十分地不爽。
好不容易等到了银行柜员叫了自己的号码,他来到了一个男性柜员的面前,提出了要把自己500万的转账额度提高一些。
由于张姓富豪带着口罩,这个银行柜员没有认出来他是谁,以为是恶作剧,就不冷不热地问了一句:“你想调到多高?”
张姓富豪见这个柜员冷冰冰的,本来心里面就有火,忍不住提高了语气:“你们这最高可调到多少?”
柜员回答道:“一个亿。”张姓富豪见这个柜员还是冷冰冰的态度,心里就更火了,“那就一个亿吧!”
柜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以为是一场恶作剧,虚着眼睛看了一下张姓富豪,略带嘲讽的口气问道:“够吗?”
张姓富豪到这个时候,心里面彻底崩溃了,他变得歇斯底里起来,用手机拍了柜员的照片,记下了柜员的姓名和工号,之后气冲冲地离开了银行。
不久之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发到了微博上面,极尽嘲讽之语气,曝光了这家银行和柜员,企图用网络这个工具让其社会性死亡,并说自己转走了存在这家银行的几亿资金,还大言不惭地说该银行行长正在去自己家的路上。
一众吃瓜群众被张姓富豪的操作惊呆了,除了他的一群死党对其叫好之外,更多的人都只是默默地吃瓜,也有一些不赞同张姓富豪做法的人与据理力争,张姓富豪用极其夸张的语言来抨击每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人,将自己的人品完全暴露在外。
其实,这不是张姓富豪第一次在网络上炒作了,只不过这次事件跟银行有关系,所以才会如此轰动。
有银行从业人员就立场鲜明地指出了,这是张姓富豪的蓄意炒作,因为从他的描述中,这笔现金是结构性存款,需要到期才能支取,即便是到期之后,在大额转账的时候,也需要提前预约,像他这样心血来潮去营业厅就想要转走几亿资金的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这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无耻炒作行为。其目的大概有两个,一是为了炫富,毕竟大多数的老百姓银行存款可能不会超过6、7位数,像这样一下子就涉及到几亿的大瓜,众人吃起来的时候也是格外地香。二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合作伙伴,证明自己的手头上确实有钱,不要急着上门来要账。
当大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大家纷纷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张姓富豪,因为他的炒作行为很可能断送一个普通柜员的职业生涯,这与他的身份与地位不相匹配,这是“德不配位,财不配人”的具体表现。
面对大众的批评,张姓富豪不置可否,反正自己的目的达到了,网络上的舆论只能够增加自己的流量,这又何乐不为呢?
二、历史上“财不配人”的后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富豪,就是因为品行不端,盲目炫富而导致衰败,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炫富事件莫过于石崇与王恺争豪了。根据《晋书》记载“恺以秮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意思是王恺在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步障,石崇便做了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涂墙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石崇最后的结局呢?石崇在贾谧被诛杀之后,失去了靠山,又得罪了司马伦、孙秀一伙,最终被斩于市曹。
斗富的另一方王恺被司隶校尉傅祗所弹劾,如果不是皇帝宽宏大量饶他一命的话,恐怕也不好死了。
不仅是古代,在现代,也有很多人因为炫富招来祸端,轻则丢失财物,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小结
老人常讲:“财不露白”。一个执着于炫富的人,是很容易招来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更何况,很多人的财产来源本身就存在许多的问题,真要严查的话,很容易就会露出马脚来。
所以,一个人再有钱,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弄得天下皆知,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大保护,也是一个人德行兼备的重要体现,如果因为自己有钱了,就目中无人,四处挑衅,那么你所拥有的财富迟早都会远离你!
参考资料:《晋书》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