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助学贷款相关法规介绍
发布日期:2022-10-01 00:27:20 浏览次数:
个人助学贷款业务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者在法律体系上有较大的不同。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因而部门规章等在国家助学贷款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的规章包括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它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体制、贷款的申请与发放、贷款期限、利率和贴息以及还款等都作了规定。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又于2000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担保、还款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规定。之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对之前规定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作了修订,如贷款申请条件和见证人的权利义务等。但是,由于这些规定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完善之处,同时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全社会信用状况堪忧,种种原因直接导致学生违约情况大面积出现,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再加上国家财政贴息的实施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曾被一度叫停。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于2004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还贷时间、信用体系和财政贴息制度等诸多方面对原有的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作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才得以再次启动。目前,这三个规定构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的主体规范。与此相配套的还有许多部门规章,包括《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1999),《助学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的规定》(2000),《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2004)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招投标办法》(2004)等。
此外,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根据上述相关规定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贷款申请合同等。这对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则以银行拟定的贷款申请合同为主,与之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