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贷贷款 P2P对银行风控经验的借鉴与借鉴
发布日期:2023-04-13 15:55:38 浏览次数:
金融始终伴随“收益”和“风险”。自2007年我国首批P2P系统上线以来,P2P一直进入监管缺位状态。在历程了近几年的野蛮生长后,问题日益暴露—跑路、诈骗、坏账等成了P2P产业“标签”。监管尚未落地易通贷贷款,作为P2P系统怎样正视风险、管控风险,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风控经验中受到借鉴并创新,将作为系统获得竞争的关键。P2P在中国的演进P2P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债务融资模式,近几年在中国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交易额度的规模上,我国P2P已经达到欧美,在商业理念的变革方面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多种原因导致了中国P2P繁荣发展的状况,并且这些发展态势还会再次并随着监管制度的颁布逐渐完善化。首先,从内部环境来讲,国外金融动荡,美国的滞胀危机持续的制约,欧洲的经济动荡,导致国际经济的大幅下滑,影响了美国生产业产品的国外市场,影响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也制约了美国利用外资的方法。其次,从外部环境来讲,国内经济整体走低,导致这些实体经济融资费用上涨。国家用于刺激经济的4万亿资金将大个别投入到了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的工程上,很多新兴市场、企业的风投得不到满足。国内银行通常偏好将资金贷款给大中型企业,广大中小微企业及个体户、自然人很难从银行借到资金。
在上述外部、内部大环境下,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覆盖到的顾客为服务对象的P2P,在全球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利率市场化的推手,是建立多层次资本行业,打破银行对金融寡头的助推力量。基于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国内P2P会有比欧美更好的发展土壤、更好的发展或许。P2P对银行风控经验的借鉴作为变革的网络融资模式,P2P将长时间与银行共存,是对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的有益补充。P2P属于互联网金融,采用了互联网科技,融入了互联网精神,贯穿着互联网思维,但究其本质还是金融。是融通资金的有无,连接资金的出借方与资金的意愿方,搭建产业与金融的桥梁,让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业的演进。既然P2P实质是金融,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样,其核心是风险控制。银行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在特色金融领域有着浓厚的风险控制经验,各类金融科技的储备、风险的控制和产品设计能力都尚未十分健全。而P2P行业从无到有才短短几年,虽然发展如火如荼,但平台在野蛮生长中对风险的甄别、风险的防控和风险的控制等方面,还需借鉴银行等特色金融机构积累的心得。对于应该长期的金融科技积累才无法完成的投资银行、衍生品设计等高档金融业务领域,在金融科技储备不足的状况下,P2P还能够涉足。
此外,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技术等,依然是P2P学习的对象。金融的逻辑需要是将资金引导到无法形成更好利润、创造价值的企业以及个人,将钱交给可以借钱的人。金融要协助这样的企业、个人给社会成就更多的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这只是易通贷首创产融结合方式P2P系统的含义所在。但银行与P2P在用户、商业方式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银行的用户都是所谓“高大上”,能从银行借到资金的民企如果是信用担保,一般企业规模相当大,盈利能力较强;即使是抵押贷款,则通常都能提供良好的抵质押物。反观P2P的贷款方都是从银行借不到钱的中小微企业或普通自然人。银行的赢利模式是靠贷款利率低于负债利息的息差。因为金融垄断和金融管理的新政原因,银行的利润相当轻松。而P2P的赢利模式主要是谋取撮合借款人与承租人的居间管理成本。两者的风险控制方面在整体目的一致的状况下,思路、方法大有不同。通过征信,区分这些申请贷款的用户(企业或个人)才能较好地运用借来的资金、能够按期偿还贷款利息,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同样课题。征信的本质是用户的分类。征信主要是按照用户的财务情况、行为特性、行业环境、信用记录等信息,对用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行评估易通贷贷款,从长期的贷款申请人中筛选出合格的借款人。
相对于传统征信而言,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主要是启用新的数据来源,但在信用评估的详细办法和建模上,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实行的方式相比差异不大。大数据网络贷款对用户检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用户属性、网上交易记录、网上信用评价、网上交易习惯、社交网路信息,以及财务信息。传统借贷对用户检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用户财务报表和抵质押贷款。前者数据更有促使反应用户的真实经济情况和将来的利润趋势,更能反应用户的贷款风险。通过征信,对贷款申请人作出评判。剔除掉信用评级低的欠款申请人,不为人们提供贷款;而信用等级高的贷款人,需要识别它们在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方面的风险,根据不同的状况提供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措施。银行在操作中让贷款人提供长期的纸质材料,主体信息、财务信息、抵押信息等,再借助繁杂琐碎的外部审核流程,效率较低。而在P2P借贷中,主要是网上申请,这种方法降低了纸质贷款申请填表、递交、审核、内部流程、风险检测等环节,提高了贷款效率,也增加了借贷交易成本。以易通贷为例,作为成熟投资人首选P2P系统,风险控制贯穿于借贷的整个流程中。在贷前、贷中、贷后,都必须风险控制的科技和内控流程,以确保贷款工程的欠款违约乃至坏账风险降到最低。
银行在大量实践中累积的风控机制,对于P2P线下风险控制仍然是很高的借鉴。银行等特色金融机构实行的风险控制机制通常有第三方保证人(企业以及自然人)的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借款人以及第三方担保人的抵押(房屋、土地使用权及其它用益物权)、质押(汽车、股权及其它动产及可以质押的权益)、保证金。国内现在在P2P借款中,一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核方式,易通贷也是采取这些方式。借款人的主体材料、抵押物等信息必须线上递交审核,线上审核通过的项目,需要线下实地确认并申请担保登记、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等手续。易通贷拥有一支专业的线下风控团队,所有风控人员均由从事银行、担保、基金等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多年的人员构成,并且绝大个别人都有律师资格,在线下进行尽职调查时,将按照信用贷款、担保借贷而采取不同的风控机制。在信用贷款中,借款人不应该提供贷款机制,平台依据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核,直接领取贷款。在抵押借贷中,又区分不同的状况,采用不同的风控机制。易通贷平台很早就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国家认证的金融机构合作,有些借款项目就是与那些融资性抵押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合作,由风投性抵押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给贷款人提供连带担保,借款人给融资性抵押公司、小额信贷公司提供反担保。
有的借款项目由借款人以及借款人提供的第三方担保人提供抵押物、质押物,将该担保物、质押物抵质押给系统指定的委托人。P2P对于风险控制的变革P2P在运用银行等传统金融抵质押、融资贷款公司抵押等风控机制的基础上,也有基于自身产业特性的变革。银行资金是自有资金加储户资金构成,但是P2P系统必须严密隔离自有资金与投资人资金,投资人的资金通常要由第三方资金监管,使得系统不能动用投资人的资金。以易通贷为例,为践行让投资人安心投资的观念,易通贷在每年5月成立并建立第三方资金监管制度,通过与商业银行等法定机构合作成立对公监管账户,该监管账户与易通贷平台隔离,易通贷无权未经动用由银行负责监管的银行账号所保存的投资人资金。很好地减少非法集资和设资金池等现象。随着业内对“去担保化”探讨的深入,很多P2P系统引入了风险准备金制度,易通贷就是最早一批成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的系统。风险准备金由平台自有资金和每笔借款按一定比率缴纳的风险准备金构成,当贷款项目发生逾期、违约、坏账时,由风险准备金垫付投资人的本金。P2P未来风险控制的演进方向必须是在对大数据进行挖掘、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强调的借款申请,通过网络平台评估用户违约风险,确定信用限额、借款利息和贷款期限。
在这方面,阿里小贷的借贷方式针对P2P非常具有参考价值。阿里小贷是中国网络借贷的典型,阿里小贷作为小额信贷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在资金来源上受限,所以借助资产证券化方法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周转速度。阿里小贷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优势,阿里小贷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的数据完全打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得以在小额信贷中利用。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店主在天猫网上的经营信用记录、交易出现情况、用户评论等信息都在检测平台中经过计算预测,并最后成为是否放贷的评判标准。阿里小贷的所有借贷流程都是在网上完成的,通过支付宝发放担保,基本不涉及先下审核,最短放款时间只是为3分钟。这种利用大数据识别借款申请人、高效的借款效率、较低的用资成本等是未来P2P发展的方向。一般的P2P系统仍然没有阿里小贷那样好的网商数据来源,但是今后的P2P随着征信系统的健全和征信接口的对接,借款人的办理、资料的审核逐步会从那时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审核机制演变为线上审核,提高审核的效益。易通贷平台正在践行着这一点,借款项目由于征信资料的完备,不应该再提供抵押等担保措施。这样借款人运用资金的费用会增加,效率会减少,优质的借款人会选择到P2P来借款,而优质的欠款客户会让贷款的毁约、逾期、坏账增加,从而最好的保护投资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