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微小企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2-10-01 00:29:23 浏览次数:
"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享受到微融资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秉持这一理念,2004年,国开行决定引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业务理念,开展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依托的商业可持续微小贷款业务。2003年下半年,国开行创造性地研究设计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模式和相关制度,并在6个分行7个地区进行试点,并于2004年在32家分行95个地区全面推开。2005年以后,国开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进人加强平台、机制和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阶段。而在担保体系建设过程中,目前国开行已为154家担保公司累计发放软贷款93.1亿元,预计可增加担保能力500亿元以上,累计向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超过17.2亿元,直接和间接支持了12家担保公司和近千家中小企业。


国开行支持的微小贷款客户主要由下岗工人、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和个体创业者组成,也包括一部分流动人口,这些客户遍布贸易、加工、服务等诸多领域,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这些处于经济社会金字塔底部的"草根"阶层,以前由于被认为没有信用能力而长期被银行拒之门外。国开行开展的微小贷款业务,使广大有劳动能力的个体经营者获得了平等的融资机会,享受到参与市场经济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国开行认为,微贷款业务的社会意义不亚于该行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前景是乐观的。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面向广大劳动者的微融资体系,这是社会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重大空白和缺陷,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并投人长期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帮助千家万户共同走向富裕。
据统计,截至2007年4月末,国开行"微贷款"项目累计已向7953户个体户和微小企业发放了微小贷款,贷款累计发放金额4.53亿元,贷款平均额度5.69万元。值得关注的是,贷款客户中90%以上是第一次迈人银行门槛享受正规信贷服务。
开展微贷款业务,国开行采取了"技术+资金"的业务模式。即首先选择经营状况良好并愿意开展微贷款业务的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合作银行,与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由国开行聘请的国际专家对其进行微贷款方面的技术援助,包括培训合作银行的业务人员、帮助其建立微贷款业务部门,同时商业银行也根据微贷款业务需要进行内部改造。其次,经过对合作银行风险状况的评估后,国开行还将向其提供转贷款资金,通过他们向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微小企业、个体创业者及农户发放贷款,合作银行对其发放的微贷款承担全部风险。通过上述两项主要手段的配合,国开行可将先进的微贷款理念和管理技术逐步灌输和移植给合作银行,引导商业银行进人微贷款领域,并最终实现建设微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开发性金融目标。
转贷款资金的来源?2004年8月,国开行与世界银行签订备忘录,决定在世行的支持下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2005年2月,世行100万美元微贷款项目的技术援助贷款到位,随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国开行又成功申请了1亿美元转贷款资金列人世行2006-2008财年计划。2006年9月,国开行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签订了5000万美元转贷款和300万欧元赠款协议。启动和实施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世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是主要资金来源之一。2007年7月,世界银行正式批准贷款中国1亿美元,用于支持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发展。此次项目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其中,9500万美元由国家开发银行转贷给地方合作银行,还款期可达10年,宽限期达5年;其余500万美元将用于提供国开行和地方合作银行专业性和全面技术援助。同时,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亦为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贷款平行融资,德国政府还提供了300万欧元赠款。(www.Haim ax x.com)
除接受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外,国开行还将在未来几年内投人十数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金支持合作金融机构开展微贷款业务。此外,国开行还将额外投人大笔技术援助费用,用于聘请专家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微贷款业务的咨询培训。
比资金更重要的是技术。为成功引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先进经验,经世行推荐,国开行利用世行技术援助贷款聘请了包括前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官员在内的国际专家为微小企业贷款项目顾问。在国际顾问的指导下,国开行组织了多次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和有关分行的微贷款业务研讨会,走访了多个地区的10余家商业银行,深人探讨微贷款项目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