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保监局充分发挥监管政策引领作用率先出台“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3-01-09 11:49:20 浏览次数:
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鲍聪颖)6月4日上午,北京银保监局主席李明肖在银保监会第256场银产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公布会上表示,北京银保监局充分发挥监管制度推动作用,先后印发专项文件17个,指导上海银产业保险业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今年,北京银产业对小微企业续贷和新增首贷规模分别为415亿元和822亿元,新增首贷企业达到3.4万户,在疫情过后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3.4万户小微企业拿到“首次贷款”
李明肖介绍,北京银保监局有力推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制度迅速、精准落地。率先推行“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地方性推进方案,依托前期北京市企业续贷中心的建设经验,迅速成立存量小微企业到期自动续贷展期机制,银行对小微企业续贷审批用时压缩70%以上。创设全国首个企业首贷服务中心,重点攻克“零信贷”小微企业首贷难题。今年,北京银产业对小微企业续贷和新增首贷规模分别为415亿元和822亿元,新增首贷企业达到3.4万户,在疫情过后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迅速推进银保监会阶段性调整中小商业银行借贷损失准备制度,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指导辖内城商行、农商行进一步释放超过50万元贷款资金用于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
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注资余额首破1万亿
同时,强化产业链协作,大力支持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基于上海地区总部经济特点,保证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及其变革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保障其在疫情过后顺利运转,持续发挥产业链核心引领作用,惠及产业链上下游诸多企业过万家。
一季度末,北京银产业对京沪冀协同演进及其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和全国技术变革中心建设等领域融资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上海保险业投资于重点工程建设的债务投资计划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银行对技术型企业信贷余额7200亿元,其中对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信贷余额5800亿元,比年初下降近10%。引导银产业积极为企业让利,4月份生产业企业信贷平均费率同比增长31个BP。引导保险业积极发挥风险对冲作用,为180个重点工程的参建单位提供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并借助免费延长安责险期限、免费拓展雇主责任险等险种保险责任、创新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险产品等举措,有力支持7万余家在京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科技赋能“线上化”推进金融服务质效进阶式提高
近年,北京银保监局大幅加强银政“金融专网”建设,于去年底正式推出保险“互碰快赔”、银行不动产抵押全流程线上化等变革型金融服务,为疫情期间形成“非接触式”业务场景,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方便度打下良好基础。截至4月份,“互碰快赔”报案件数10.2万件,占比达到75%;无责方平均结案周期4.3天,比传统方法降低6天,大大降低了首都居民出行、接触风险,显著提高了保险赔付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上海银保监局统计,疫情期间,银行业务特别是零售业务线上化态势明显加强。去年,北京银产业手机银行、网银、网联支付三类线上渠道的交易量,与柜面渠道交易量之比为3.6:1,今年3月,这个比率逐渐下滑为4.7:1,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再次回升,4月超过5.2:1。
“这表明疫情对金融业的制约深远,较大可能是永久性地加快了线上化进程北京小微企业贷款,直至改变金融产业。”李明肖说。
北京银行保险业总资产占全国近一成
疫情冲击下,北京银产业保险业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演进的基础上,实现逆势上涨:4月份,北京银产业、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分别下降13.56%和17.09%北京小微企业贷款,总规模总计达到28万亿(约占全国的9.2%)。一月份末,北京银产业不良放款率0.6%,拨备覆盖率372%,展现出较强的硬度和抗风险能力。
李明肖表示,亮眼数字得益于上海市长期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特别是上海银保监局设立以来,以深入开展风险管控、业务治理、公司治理、规则治理、数据治理、社会管控这“六大治理”为契机,坚决实施遏制化解金融风险,为防范疫情影响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将认真贯彻“两会”精神和银保监会工作推进,以确保“六保”为切实点,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持续加强金融“稳企业”力度;创新运用金融技术方法加强资金监管,防范资金“空转”、“套利”,进一步加强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