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大型银行被罚超千万元|行业动态-昆明快贷
欢迎访问昆明快贷网!
13658875882
13658875882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信贷资金、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大型银行被罚超千万元

发布日期:2023-02-21 17:20:58 浏览次数:

银保监会近日披露的罚单显示,因贷款资金、经营贷违规流向房地产,几家大型银行被罚超千亿元。

经营贷如何流入股市?记者以借贷买房的由头加上了几位前来推销的助贷机构业务人员,了解到其提供的“代购”买房模式就可以将低利息的经营按揭用来盖房:通过助贷机构为买房者贷款,让房子者全款买房,房本到手后,再把房屋抵押,以经营贷的形式获得信贷,即可将5%左右利率的贷款“转换”为低至3.25%的经营贷。

省掉一大笔钱不仅诱人,但相关探讨人士提醒,此类“转贷”业务钻了新政的空子,风险高,一旦被银行发现,借款人也许面临很大的抽贷风险,且这些业务可能牵涉骗取贷款罪、贷款欺诈罪,一旦案发,借款人需与助贷机构一同分担法律责任。

“代购”买房诱惑多

临近元旦,或许是得到“冲业绩”压力的制约,自称银行业务员,询问记者是否有“资金使用”需求的电话时常多了出来。

据悉,记者以借钱买房的由头加上了几位前来推销的业务人员微信,得知其实际为助贷机构业务人员。

“现在临近元旦了,12月末银行将逐步停止贷款,有资金计划您得赶快办理了。”某助贷机构业务员小金(化名)在得知记者有购房用资需求后,向记者介绍其可以帮忙将5%左右的贷款利息“转”成低至3.25%的经营贷,“我们只提供渠道,不接触资金,最终您的所有欠款都是在银行办,不用怀疑。”

在记者添加了小金的微信后,首先被规定提供了征信报告、社保缴纳记录、公积金缴纳记录、芝麻信用分、年龄及学历等信息,小金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按照记者的实际条件来看银行的放款利息,“借款人资质不同,贷款利息肯定是不同的,就像每个人的信用卡额度也不同一样,但我们会努力帮您拿到最低的利率”。

后续,通过了解,小金告诉记者,业务申请的逻辑虽然很简单,即助贷机构先垫款帮顾客“代购”买房,客户全款提房后,后续再帮用户以房子做担保,在建行办理经营按揭,“公司的事情不用怀疑,我们帮您过户一个空壳公司过来,您即使支付1-2万元的手续费就行了。”

贷款80多万,要花多少钱就能办下去?小金告诉记者,他们只缴纳1%的服务费、公司过户的代办费用等,整个办下去估计即使2-3万元左右的费用。但因为记者后续未跟进办理,所以详细花费无法确定。

“但这个价格整体算出来而是很合算的。”小金给记者做了一个对比:如果根据5%的贷款利息,记者80多万的贷款还20年的话,按照等额本息的形式计算,总收益是46.71万元上下,如果根据3.6%的等额本息计算,则只应该32.34万元左右的收益。

“这样算就差了14万元的收益,即使加上额外的成本,您只是可以省下大约10万块钱的,您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也会小一点”。小金表示。

从办理的房子类型上,小金表示,二手房比房屋要好一点,“二手房房本下的快,新房房本儿一时半会儿下不来,影响贷款办理。”

办理时间和步骤上也很方便,小金称,一般10-15个工作日可以办下去,客户只应该在签证、公证、放款3个节点出现就能。

已有几家大行被重罚

据悉,银保监会官方披露多张罚单,其中建设分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总计被罚款1220万元。

记者注意到,上述三家银行的被罚案由都涉及“个人经营贷款”。其中,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均涉及个人经营按揭挪用至房地产行业,建行涉及个人经营借贷“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借贷政策不谨慎等。

“监管部门仍然命令禁止经营贷进入地产,银行针对经营贷的审核也十分严厉,一旦被发觉,银行会立即中止业务,要求借款人在短时间内还清贷款。”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

而另一方面,在助贷机构端,江瀚也强调,中介机构通常不对结果负责,如果最后贷款人买房无法偿还,又迫使欠下了高额的过桥资金收益,无疑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巨大的压力。

另外,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付永生律师也向记者探讨指出,从中介机构的角度探讨,目前银行在和中介合作时,优先从“白名单”中选取。银行针对某些业务迅速下降的中介机构也会提高审查。中介违规申领经营贷,将丧失和银行合作机会。如果银行“顺藤摸瓜”,从非法中介机构查出部分违法的办理者,申请者将承当违约责任。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扬也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示,此类业务可能牵涉骗取贷款罪、贷款欺诈罪贷款诈骗罪,一旦案发,借款人需与助贷机构一同分担法律责任。

而产生这种现象,究其理由,中国人民学校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王鹏曾在8月份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在国家提倡金融纾困、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信贷的压力减小,一些审核、条件或许有一定的放松贷款诈骗罪,助贷机构的这种操作更多是钻了政策的漏洞。

“虽然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价的新政,但房住不炒、支持实体经济的逻辑是不变的,经营贷转房贷这类投机取巧的举措还是会被管理。”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士陈晟向记者表示。(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