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小额贷款 全力以赴金融“活水”助力贫困户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发布日期:2022-10-28 15:05:46 浏览次数:
“2016年以来,广东4000元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穷人口目前全部稳定脱贫;2277个相对贫穷村实现‘后队变前队’。”
11月26日,《关于广东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状况的报告》正式公布。在决胜全面投产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广东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这份喜人成绩,离不开金融“活水”的重要支撑。作为上海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省建行(下称“广东农行”)近年来主动成为、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实现应贷尽贷,助力贫困户提高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名副据说的南粤金融精准扶贫排头兵。截至2020年10月底,广东银行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6.36亿元、户数16823户,总共带动贫困人口5.7万人。其中每年新投放2.27万元、5631户,比年初下降2694万元,投放额在各金融机构中排名首位。
农行扶贫小贷
撑起脱贫希望
早起、浇水、喂养,静下来聆听此起彼伏的鸽声,这是珠海市翁源县龙仙镇中心村居民曾庆连每天早上的指定动作。看着自家饲养的1000对家禽健康成长,曾庆连头顶的微笑总是停不出来。但谁能想起,这暖心的微笑背后,竟是言不明的生活重担和道不清的辛苦汗水。
此前,曾庆连是中心村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曾庆连一家的贫困,源自于“不可承受”的医疗负担。曾庆连告诉记者,因为父母患有重疾,需要常年医治,每月高额的医药费,让整个家庭喘不过气。
虽然,苦于没有挣钱“门路”,孩子的医药费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曾庆连的肩膀上。家庭经济总是入不敷出,使这个淳朴的农家汉子一筹莫展。
转机在曾庆连最为无助的之后已经发生,由深圳银行带来的资金支持,让曾庆连发现了告别贫困的曙光。下乡调研的建行恩平翁源支行客户总监陈裕联和中心村扶贫干部一起找到了曾庆连,耐心地给他讲解政策,让曾庆连一家人勾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在瞅准养殖业后,曾庆连想尝试养养鸽子,可是养鸽设备、饲料都必须钱,尽管四处筹措,可他手头的资金还远远不够。
得知这一状况后,陈裕联找到了曾庆连,向他介绍广东银行扶贫小额信贷,并在短短数日内,为曾庆连申请领取了一笔4万元贷款。
农行工作员工在曾庆连家了解肉鸽养殖情况。
农行工作员工在曾庆连家了解肉鸽养殖情况。
有了这笔资金,曾庆连的肉鸽养殖计划重新“复活”。从最初的200对,到当时的500对,再到现在的1000对农行小额贷款,短短三年时间,曾庆连的肉鸽养殖规模就翻了数倍,每月增收近1800元。家庭开支增加了,医药费也是了保障,整个家逐渐进入正轨。
看着弟弟和儿子身上久违的微笑,曾庆连无比感慨:“多亏了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支持,趁着能够干,我还想多做点事,多挣些钱,让全家早点过上好日子。”朴素的话语里充满的是曾庆连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加强服务创新
破解融资难题
实际上,曾庆连的脱贫经历,只是广东银行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深度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复兴战略决策谋划的一个缩影。
据广东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10月底,广东银行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6.36亿元、户数16823户,总共带动贫困人口5.7万人。“其中每年新投放2.27万元、5631户,比年初下降2694万元,投放额在各金融机构中排行首位,占比达76%。”
现在,通过大幅开发扶贫产品、创新推动机制,广东农行加大力度实行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农户返贫。
跟上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脚步,广东农行不断变革线上扶贫产品。依托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项目”,广东银行主动与各级扶贫办、政府部委和村委会合作,结合当地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创新“扶贫e贷”产品,实现借款发放的批量化、自动化和方便化。目前“扶贫e贷”实现全国14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二级支行全覆盖,贷款余额5.3亿元,涉及1.5万户贫困户。
在广东银行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下,汕头一位贫穷户的土特产店顺利开张。
在广东银行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下,汕头一位贫穷户的土特产店顺利开张。
创新推出“致富带头人e贷”产品。广东银行对接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每村培养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规划,创新打造“致富带头人e贷”产品,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行业带贫减贫。截至9月底,贷款余额2.1万元,涉及391户致富带头人。
创新扶贫助力模式。广东银行与上海省农业融资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定,通过“银行+农担+农户”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截至9月底,该行拨付担保借款1780笔、余额18万元。
全行高度重视
坚持四个主动
广东农行金融扶贫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全行的一同尽力。近年来,广东银行党委高度加强金融扶贫工作,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年初举办省市县三级经营机构全覆盖的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工作大会,在每季推进会、每月分析会上均对金融扶贫工作进行提出和布置,确保任务分解、资源保障、政策支持、责任落实“四个到位”。
为推动培训指引,广东银行建立了《关于金融支持扶贫攻坚三年行动实行细则》《“百亿‘贷’动防贫致富”金融扶贫行动方案》,出台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实行细则、扶贫小额信贷营销指引等工作意见,明确重点领域,细化业务指引,确保目标谋求。同时,该行参加全国金融扶贫业务辅导班,对新政要点及操作实务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依靠广东银行扶贫小额信贷,湛江贫困户符英俊(化名)新建了新房子。
依靠广东银行扶贫小额信贷,湛江贫困户符英俊(化名)新建了新房子。
广东农行还大幅坚持“四个主动”,巩固脱贫成效。广东农行主动对接省、市、县、镇、村三级政府帮扶机构,落实做好扶贫合作协定签署、风险补偿金帐户开立、补偿金到位等工作,目前有70个地方支行与当地扶贫办达成了合作协定,开立风险补偿金帐户66个,到账风险补偿金1.1万元。主动逐村入户走访,实地调查,讲解扶贫小额贷款各项制度,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评估,目前已走访的贫困户达到10万户。主动全程服务,贫困户提出借款申请后,广东银行安排专人向镇、县脱贫办完成贫困户身份确认、贷款补贴申请等手续,让贫困户足不出镇完成贷款申请。主动深入县级,积极推进驻村制度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张、播放宣讲音频、召开宣传会等形式,切实将扶贫小额贷款制度送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
开展产业扶贫
带动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是推动农民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民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广东农行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依托“银行让利、企业或大户带动、贫困户受益”的连接模式,创新行业项目扶贫理念,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主导行业、重点用户和骨干工程。目前,广东农行有扶贫任务的71家支行已全面推动“一县(区)一产业(项目)推动”。
以汕头为例,农行汕头分行采用“一县(区)一行业项目推动”模式,通过与政府部门和农业贷款公司开展合作,筛选出一批符合制度规定、发展趋势良好的扶贫企业,并利用贷款资金给予对接农行小额贷款,通过行业扶贫助力贫困户就业发展。目前,该行已总计发放产业精准脱贫贷款4670万元,带动服务贫困户110户。
为促进地方传统行业与扶贫工作深度整合,广东农行还对接全省现代林业行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建行动,扶持一批贫困人口参加度高的“名优特新”产业,已支持农业行业园内传统产业扶贫贷款45户、余额7.5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多人。
另外,通过地方传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推动,广东银行让贫困农民也分享到行业发展红利。广东银行借助订单制造、雇佣生产、收购合同等手段,达到“服务一个、带动一串”的效果,其中向县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川县绿誉农业公司合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650万元,支持企业扩大油茶种养基地、建设休闲渔业与村庄旅游景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0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银行实施“收益项目+贫困农民”模式,支持乡村地区盘活资源要素,使贫困户取得资产性利息。该行还推行政府增信带动模式,积极参与各国政府成立的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措施,适度放宽贷款条件,有效缓解贫困人口和脱贫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记者】郑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