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行业动态-昆明快贷
欢迎访问昆明快贷网!
13658875882
13658875882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发布日期:2022-11-03 11:20:31 浏览次数: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图1)

逾期激增背景下贷款催收系统,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持牌机构在催收环节进入智能化方式,以防范逾期上升风险。

撰文|陈大柴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图2)

催收是消费金融贷后管理的核心构成个别,催收如果出了问题,可能会波及贷前和贷中环节,因此能否实现合规且高效的催收也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必需要探讨的命题。

「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疫情虽冲击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业务,但也促使消费金融公司加快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其中包括了智能催收。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头部机构,捷信消费金融的语音机器人作为其向智能催收转型的重要软件。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图3)

捷信消费金融的语音机器人能7天无休运行,每日呼出量约500万次,并且可以按照借款人的时间规律设置自动呼叫时间,能有效减少打扰借款人的概率。

在消费金融领域,催收环节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业务。相比人工催收,智能催收在工作时长、成本和强度方面非常有优势贷款催收系统,此外智能催收还能防止暴力催收。

在金融技术热潮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逐渐增加智能催收在催收业务中的占比。截至去年底,捷信消费金融已有近20%的日常外呼电话通过语音机器人拨出,每天平均能服务超8.5万名客户。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图4)

业内人士透露,春节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传统催收业务严重受挫,被迫向智能催收转变,智能催收业务占比持续增强,有些消费金融公司智能催收机器人的工作量能占到催收业务的九成。

智能催收工作机理其实相当简单,首先由智能催收系统筛选和提取逾期贷款人名单,然后催收机器人按照下达的名单自动拨电话,待借款人接通电话后,催收机器人会按照内嵌的相关话术引导借款人还钱。

同时,催收机器人的话术也会按照需求不断丰富,更加灵活地促使借款人迅速还清逾期放款。例如,一些消费金融机构在智能催收机器人的算法程序中提高还款即能提额或享有利率优惠等话术,这些话术能提高逾期贷款人的还贷意愿。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军布局智能催收的背后,是贷款逾期率下降。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对「消费金融频道」透露,信贷业务受疫情影响不良率承压,特别是每年年末的欠款,首期还款逾期量能超过四倍以上。风控能力较弱的机构,逾期率能回升十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疫情也造成了逃废债缩水。一些贷款人借着监管下发的《关于推进银产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脑炎疫情防治工作的通告》,通过编造证据、抱团投诉等手段逃废债。甚至也有一些借款人宣称自己被隔离或属于疫情防控人员,企图要求消费金融机构收取贷款或延长还款时间。

智能催收业务的上线,能帮消费金融公司摆脱催收人工不足的困难,即使在疫情等复杂环境下,也能高效地对逾期贷款进行激活,同时可以不间断打击逃废债情况。

招联消费金融运营中心的李志雄曾透露,招联消费金融借款逾期10天以内的用户基本上70%~80%由机器人取代催收,招联消费金融的目标是对逾期90天以内的用户催缴,80%以上实现智能化作业。

苏宁消费金融在智能催收建设上,与科大讯飞合作建立智能催收实验室,研发智能语音催收机器人。中邮消费金融疫情过后更是暂停人工现场催收,全面推进智能机器人远程催收。

事实上,包括捷信消费金融在内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每年第一月份仍能维持贷款业务正常开展,与其所具有的智能催收、线上获客及授信审批等能力分不开。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加快对AI、云计算等科技的投入,智能催收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智能催收倒逼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建设线上智能化运营能力(组图)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