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银行陆续推出针对新市民的专属金融信贷产品
发布日期:2022-11-27 13:50:32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随着各国政府新居民支持新政的陆续落地,越来越多银行正式启用针对新市民的专属金融贷款产品,加快新市民金融的战略布局。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形式进入城市,融入当地作为新市民。随着新市民群体的体量扩大,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意愿正在打造金融机构布局拓展的重点。
新市民专属产品密集上线
近来,专属信贷产品作为各商业银行拓展新居民客群金融服务的举措。
国有银行加强了对于新居民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深耕。近日邮储银行发布了新居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宣布将为新市民客户建立专属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小额信贷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对于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居民,优先为其办理再就业担保小额信贷等。
平安银行近日宣布,推出对于新市民客群的“宅抵贷全国通”等系列小微贷款产品;上海国际银行打造了“新市民贷”,额度最高可达20多万,利率(单利)最低可至7%……此外,一些地方农商银行也在切实加强新居民信贷产品的加码,如河南兴义农商银行为新居民客群申请的“安居贷”“创业贷”“就业贷”等系列贷款产品等。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大城市有着长期的外来务工人员、创业人员、外来读书就业的新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他们在融入所在城市的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意愿日益迫切;对于客群痛点,丰富金融服务产品模式,是提高细分客群金融服务素质的基础。
缺乏抵押资产,是新居民客群获取银行低利润信贷的痛点之一。上述股份制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很多“新市民”客户都存在“人房分离”的状况,可抵押资产在异地城市;受限于组织架构、风险把控等原因,传统商业银行很难为“人房分离”场景下的个人用户提供异地房产抵押借款。“如能采用技术方法,精准切入新市民的痛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将能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平安银行业务专家向记者表示,“宅抵贷全国通”业务是该行零售贷款最好表现对新市民客群金融服务的业务;与其它同种类产品相比,该产品锁定了“人房分离”场景,能够调度房产所在地和工作、经营所在地的两地客户经理,共同为一位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能让外地经商的客群,更方便地借助抵押老家物业获得注资支持。
抵质押贷款产品布局的同时再就业贷款,不少银行也对原有产品服务进行更新迭代,尤其消费信用贷产品更受银行青睐。
某国有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也表示,新居民要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离不开银行各方面的金融服务,银行机构必须有适应新市民客户群需求特性的专属特色产品,包括教育、住房租赁、购车等各种生活场景的消费金融服务方案,比如在建行流水、社保、纳税等数据基础上,探索更多的信用贷产品数据检测模型等。
便捷、灵活成为建行创新新市民信贷产品的关注重点。银保监会部长郭树清在新闻公布会上表示,从金融需求上来看,新市民也是着众多鲜明的特征,以信贷为例,小额、短期的周转性意愿极为普遍,相比额度和利息,他们更在意贷款的方便性、灵活性等。
上述平安银行业务负责人觉得,虽然“人房分离”,但时效上并没有想象中长,这也归功于银行的线上科技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银行借助线上云评估,通过总行全盘、智能化的用户调度,能摆脱分行和信息壁垒,为用户推动通抵通贷、异地授信,且周期大大降低。”
关注重点领域金融需求
金融机构加强新市民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力步伐,是普惠金融持续进军的大势所趋,也是监管制度促进的内在要求。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公布《关于开展新居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列简称“《通知》”)确立,支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增加新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方便性,助力新居民在城市更好安居创业,切实加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知》明确,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儿子等理由来到城市常住,未获得当地户口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种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本科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
《通知》还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对于新居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行业化法治化方法,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品质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与此同时,各地监管机构也在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变革产品服务,加大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力度。青岛银保监局组织举办专题工作大会,鼓励开发进城农民专属信贷产品和寿险产品;青海银保监局也组织举办专题调研,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湖北银保监局近期也组织30余家重点银行保险机构,深入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专题调研,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结合新市民人群特质,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
政策支持背景下,新市民客群逐渐更新为各商业银行客群拓展经营的重点领域。上述平安银行业务负责人表示,新市民群体带有数量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意愿大等特征,是商业银行可以大量持续经营的重点战略性客群。“为了提高新居民金融服务,平安银行将重点瞄准两类客群:一是新市民自身,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异地经商的小微企业主、异地工作的工薪阶级、投靠儿子的母亲等;二是吸纳新市民增多的小微企业。”
中国银行研究院杜阳分析认为,银产业要关注新市民群体在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积极深耕,包括改进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保证新居民群体安居需求和推动养老理财产品满足新市民群体养老需求等方面。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再就业贷款,普惠金融领域人民币贷款余额26.52万万元,同比下降23.2%。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3万万元,同比下降27.3%,创业担保借款余额2349亿元,同比下降6%。杜阳认为,金融机构在该领域必须进一步加强支持,满足新市民群体在融资领域的意愿,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杜阳还指出,商业银行要运用好保障性住房不纳入房地产集中度考核的新政,积极予以融资支持,尤其要关注新居民群体的保障性出租住房需求,通过场景开发,挖掘相关业务潜力。
推进产品创新、丰富产品模式的同时,如何减少新市民信贷融资费用,也是监管机构最近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3月25日在公布会上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信用状况评估技术,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费用;加强对吸纳新居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在降费、降成本方面也各显神通。邮储银行在公布新居民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时也指出,对于符合其它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居民用户,给予专属的利率优惠;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成立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借款,积极推行政府贷款基金担保或补助制度,降低新居民融资费用;邮储银行还将为新居民商户提供收单手续费费率优惠,免费提供会员管理、员工管理、经营分析、卡券营销等多元化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