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操作有“三变”降息推动市场中枢下行
发布日期:2022-12-16 15:39:38 浏览次数:
今日操作有“三变”
1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三大变化。
第一变:期限长了。央行逆回购期限从7天成为了14天。
业内专家解释,从周四(1月24日)起,7天期逆回购已可跨农历新年春节,实际资金占用期限和14天期逆回购相当。这一状况下,如果再次启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却超过14天期逆回购,会导致期限利差的扭曲。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可导致这一点。此前,在周末、国庆等假期前期,亦多次发生过类似的状况。
第二变:规模大了。单日操作规模从前次的1000亿元增至1500万元。
临近元旦放假,银行现金投放增多,加上税收、地方债发行缴款等原因影响,机构对流动性意愿降低再贷款利率,此次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幅度,表明了维护春节前流动性稳步的动机。
从上周开始,央行已加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幅度,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增至1000亿元,并于上周三举行了7000亿元MLF(中期贷款便利,市场又称“麻辣粉”)操作,实现超额续做。
第三变:利率降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息2.25%,较前次操作减少10个基点。
这次14天期逆回购利率增加,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增加以后的正常调整,属于近期一系列新政利率增加的其中一环。
降息推动行业利率中枢下行
应强调的是,此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增加,与上周7天期逆回购降息、“麻辣粉”降息,以及“酸辣粉”降息均属于同一轮“降息”。
回顾本轮降息,1月17日,央行开展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麻辣粉”操作,中标利率分别2.10%、2.85%,均较前次操作减少10个基点。
然而央行披露的信息显示,各期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相应降低――自1月17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均较此前降低10个基点。
1月20日,新一期LPR出炉,其中1年期LPR跟进增加10个基点,为连续第2个月增加;5年期以上LPR下降5个基点。
而在2021年12月,央行还上调支农支小再借贷利息0.25个百分点,并借助降准等鼓励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
针对1月17日公开市场操作降息,央行货币制度司行长孙国峰1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公布会上否认称:“此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息降低,体现了货币制度主动成为、靠前布局,有促使推动行业信心,通过LPR传导增加企业信贷利率,促进债券利息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促使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额下降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这次贬值前后,市场利率运行中枢出现不同程度降低。
据统计,截至1月21日,本月DR007平均值为2.09%再贷款利率,较2012年12月增加约7个基点,接近2.1%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
债券利率方面,近期指标10年期债券利息率大跌2.8%的心理关口。1月24日下午,银行间市场上10年期债券活跃券成交利率进一步逼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