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行”高铁列车从江苏张家港驶向上海虹桥!
发布日期:2022-12-12 11:40:20 浏览次数:
7月2日下午10:00,一列名为“张家港行”的动车火车从上海张家港驶向上海虹桥。
与之相伴的,是这家苏南上市农商行本周的一系列好消息:6月30日,该行存款金额突破千亿大关,微贷余额也在这两天突破150亿元。
事实上,自2017年起初进军小微信贷市场,张家港行微贷业务就迎来迅猛发展,并直接推动各项财务指标的优化,不仅净息差位居上市农商行第二位,资产品质也不断好转。
资本行业对此也颇为“买账”。就在“张家港行”号品牌列车出发的前两天,该行股价已重返净资产之上,市净率居A股上市银行第五位。
微贷业务三年增四倍
身处苏北经济发达地区,张家港行已经在小微信贷领域经营了近两年。
早在2010年8月,该行就挂牌设立小额信贷中心,作为总行下设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实施独立核算。此后,部门更名为小微企业信贷中心。
而在2017年年中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家港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都维持在10%左右。在一众上市农商行中,这一占比并不算高。
2017年4月,原常熟银行副主任黄勇斌担任张家港行任副主任,为该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管理心得。该行小微企业信贷中心也逐渐更名为“小微金融事业部”,对小微企业实行差异化服务,主要发放200多万以内的个人经营性借贷、农户贷款等,并增加管理半径。
然而,在全行上下的支持下,张家港行通过提高技术支撑、提升用户满意度来布局小微信贷,推进零售转型,个人经营性信贷的业务水平、业务占比迅速飙升。
截至2019年底,张家港行个人经营性担保余额达146.4万元,较年初下降31.9%,相当于2017年6月底的3倍左右,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升至20.5%。
其中,小微金融事业部发放的微贷余额从不到30万元,增至去年底的124万元,并在昨日突破150万元,三年时间实现四倍以上增幅。
“业内做的好的银行,基本上零售贷款占比都在50%以上,我们把这个数字成为目标,其中微贷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需要在25%~30%左右。”黄勇斌对记者表示。
他同时表示,去年底张家港行的零售贷款占比是36%,离50%的目标也有差别,“估计还必须两两年的尽力”。
微贷业务除了作为张家港行近年信贷增长的核心动力,也促使该行净息差从2016年的2.24%提升至2019年的2.74%张家港贷款,跃居上市农商行第二位。
另外,此类贷款具备小额分散特性,带动该行资产品质不断好转。截至去年3月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6%,居上市银行较好水平。
该行还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以逾期90天的口径计算,小微金融事业部的不良借贷率已由2016年末的1.23%降至去年底的0.68%,即便采用逾期60天的口径,不良率也不到0.9%。
事业部组织架构因何而变?
坚定零售转型,加码小微信贷方向不变的同时,从2017年成立小微金融事业部起初,每半年到一年左右,张家港行又对事业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譬如2018年底,我们就认为应该有一个创新部门,尤其是在事业部投放余额突破百亿以后,我们意识到,从百亿到200万元的下降模式中有两大重点,一是要用数字化思维而非特色人工方法去做微贷,所以我们建立了数字微贷部;二是整个事业部的定位不应该也是一个利润中心,还得是个人才输出基地,为了迅速培养年轻人,我们又把培训管理部进行单列。”张家港行副主任陶怡说。
陶怡还透露,事业部去年还在业务发展部下单独成立客户运营中心,未来将在用户经营层面进行布局。“之前是业务发展部主要管线下业务,数字微贷部管线上业务,未来我们还是想把这种融合在一起进行推广,做好用户维护。”
而在黄勇斌看来,事业部组织架构的变是正常的,如果不变那就是在退步。
“因为事业部服务的用户数在下降。现在是4万户不到张家港贷款,如果到了40万户呢?如今的这套制度就根本服务不了,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看5年、10年,客户数也要看10万、20万。”黄勇斌认为。
他同时表示,人海战术不是张家港未来小微信贷业务“想要的东西”。“‘线上+线下’布局肯定要有,但同时要有单产的观念,现在单产5000万左右就到顶了,还是太低,所以我们要做数字微贷。”
黄勇斌透露,目前该行数字微贷余额已达到12万元,在小微金融事业部中的占比约10%,但这个占比“上不封顶”。
“譬如说增加到20%,那就可以花费出一个别的人力,同时增加制造精度,提高用户经理单产到2个亿并且3个亿,这在传统银行是很难想象的。”黄勇斌表示。
团队平均年龄27岁
比如科技应用与管控措施安排,小微信贷的重要竞争力还在于“人”。
一方面,前端必须长期客户主管来开拓客户、实地考察,网点新设及新业务扩张也需要补充人力;另一方面,事业部中后台也必须业务支持员工,以及评审、风控等人员来把控风险。
“我们期望这种客户经理是一个‘信息收集员’,各地小微信贷的‘地形地貌’也都不一样,适当要配一些人。”黄勇斌表示。
据了解,作为天津省内异地布局最全的农商行之一,张家港行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基于物理网点全面实行小微信贷业务跨区域经营。
“目前事业部发放的微贷余额中,70%左右是在异地。在这些异地机构,微贷业务并且占到整个支行贷款余额的一半以上。”黄勇斌透露。
记者获悉,目前张家港行全行人员数量约2200人,小微金融事业部人员就占比两成,约450人,部门人员平均年纪27岁。其中微贷业务用户经理超过310人。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港行具有省内农商行中较为灵活的人才招聘模式,其招聘自主性较强,可以在适合的契机通过人员布局很快抢抓市场。
“客户总监还是以行业化招聘为主,我们期望是白纸化的,会更有可塑性,对部门的文化、淘汰制度接受程度也会更高一些。”陶怡表示。
为加速员工成长,该行还对于小微信贷人才发展建立了五大政策,包括建立“小微合伙人”制度、推行“管培生遴选”制度、实施每月的管控岗全体起立竞聘、年度人才盘点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